濮阳曦旭,誓节镇花鼓村大学生村官,现任花鼓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从2013年8月参加工作,濮阳曦旭在花鼓一待就是三年。三年的时间,她参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生育、秸秆禁烧、新农保收缴、救灾物资发放、经济普查、远程教育、村级事务等等工作。三年的工作,濮阳真正完成了一个“学生”向一名“同志”的过度。
2015年底,经花鼓村上报并经上级党委批准,花鼓村开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馆的建设工作,目的在于将党组织建设与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紧密结合起来,为花鼓村党员乃至全县党员提供一个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无到有,从零到整。用濮阳的话说:我是一点点看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起来的,我是将自己全部的心血融入到花鼓红色港湾的。
资料少,压力大,就用激 情宣扬爱国主义。誓节镇花鼓村作为“宣城市十大红色村庄”之一,是中共广德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金林和革命烈士邓国安同志的故里。然而,关于革命先烈的资料并不完全,很多都是记忆甚至是零星的碎片,花鼓村所存的资料就更少了。
万事开头难。濮阳认为,要深入挖掘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就要把学习红色历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必修课”,营造以“红色革命传统”育人的良好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计划中的第一项就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党总支的集中学习。从此,濮阳就开始收集研读各类有关革命历史的读本和资料,她也通过每次的支委会和党员大会,以宣讲和观看教育片的形式组织各类历史知识的学习。花鼓村村干部和广大党员都加强了学习,广泛的参与,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大有裨益,并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差,进度慢,就用激 情构建红色港湾。位于花鼓村便民中心二楼的红色港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实体化,这个由过去简单的陈列室变成如今一个严谨的红色港湾,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文字段落都要经历反复推敲。
磨刀不误砍柴工。红色港湾的基础很差,经验不足,因而推进起来十分缓慢。即便是建设的时间再怎么紧迫,都必须要把握严谨这一关。为此,濮阳曦旭先后走访了县党史办、县文化馆、县档案馆、县博物馆等诸多单位,拜访县党史办退休老干部,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在后期的设计上,濮阳曦旭多次和广告公司沟通,每天坚守施工现场,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倪宗瓘,广德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如今80岁高龄的他是广德历史文化界的权威。为求史实的真实准确性,濮阳曦旭经现县党史办谢斌股长的引荐,多次到老人家中请老人帮忙查看并审核相关资料。一次次的拜访,一次次的请教,濮阳曦旭用激 情感动了老人。“很少有年轻人这么关心历史,很少有年轻人这么负责任的工作”。可能是老人家的激 情也被点燃,常常是老人家第一天下午看到资料,第二天早上便让濮阳去拿修改方案,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了很多王金林时期的历史事件,大大推动了红色港湾的建设进度。
工作中不慌不忙的濮阳,给人的感觉是很稳重的。只是三年的工作,让同事们、领导们都重新认识了这样一个富有激 情的濮阳曦旭。花鼓村红色港湾的建设融合了很多人的心血,这样一个革命历史的纪念馆更融合了濮阳的激 情,是一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激 情,是一种对待发展力求创新的激 情,是一种扎根基层坚守三年的激 情。
目前,花鼓村红色港湾建设完毕,并已开馆供免费参观,相信这样一个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那种坚韧不屈的时代精神,一定会像旭日一样悄然升起,照亮发展的道路。